上周刚出炉的M25 IB分数报告可以看出,今年的化学考情与去年一致,同样延续着“Science学科组内第二受欢迎学科”的头衔,而且6分/7分比率也没有明显进步(HL 6分率20.7%,7分率14.7%;SL 6分率15.3%,7分率9.3%)。
要知道,经历重大改革的科目进行首考,难度降低或小范围超纲都属于正常现象,分数线也会有或高或低的浮动。今年的化学考试,在大多数人都觉得难度总体略有降低的前提下,分数线仍未怎么向上涨,说明IB化学本身依旧是“难啃”的。
大家普遍反映P1都是送分题,但A/B卷多项选择和数据分析是有固定答案的,知识点也都易于理解、方便记忆,想要全部拿分并不难。
展开剩余90%而真正拉开差距的P2部分SRQ和ERQ,则是深入考察了化学知识、实验技能的实践与应用 ⬇
⭐ [结构] 与 [反应性] 这两大核心概念有没有理解透彻?
⭐ 多个concept/单元之间的知识点有没有顺畅串联?
⭐ 回答化学实验/工具/步骤/数据分析的时候能否做到清晰规范?
这些都是IB化学能否拿到7分的关键!
IB化学改革有哪些变化?IB化学的“普适性”很高,既可以用来申请工程领域专业(材料/机械/土木/医药/石油/化工等),又能作为第三课程去申请航空航天、计算机等STEM专业,再加上IB化学选课人数没有生物那么多,课程难度没有物理那么高,所以一直都保持着“相对低调”的风格。
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后,IB化学的课程架构基于“结构和反应性”这两大核心概念,延伸出化学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这四大版块,每个概念都进一步被分解为主题和子主题,研究结构如何影响化学反应性质,化学反应如何改变物质结构。
【化学原理】总体认识化学学科,学习组成化学最小单位的原子、原子的结构式。学习重点:物质的熔沸点、周期表中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规律等等。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涉及到化学物质在组合当中产生的热量、速度、以及平衡反应等。学习重点:影响反应速率、平衡的因素;如何判断反应是否是自发发生;简答题/计算题(能量、平衡的计算等等)。
【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是大部分含碳类的物质(钻石、铅等除外),结合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学】研究地表物质,比如金属、氧、氮气等。
P.S. 改革后的IB化学强调综合方法和高级认知技能,所以相对应的,考试也会更加重视实验工具和探究过程方面的知识。 正因如此,Paper 2的SAQ和ERQ才会结合一些现实问题去考察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很多同学失分就是“栽”在这里了。 考试变化 | IA评估考试方面,原来的3张Paper已经简化成2张。
新的Paper 1分为A/B卷,A卷考多项选择题,B卷考数据分析题,以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技术为主。
新的Paper 2有SRQ和ERQ两种题型,考试时间增加,考试内容的重要性也因此上升。内容包括了实验方法、相关化学概念和知识理解,更加重视实验工具和探究过程方面的知识,通过每个小主题的问题链接与课程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P.S. 化学改版之后,有机化学、酸和碱、氧化还原过程、化学键和结构等内容都是重难点,另外所有化学专业术语、反应和结构式这种比较难理解难记忆的点一定要提前在暑假反复背诵! **材料、生物化学、能源和药物化学内容已被删除,但相关知识点可能跟会被融合到对应的选修option的内容里。内部评估IA现在被称为科学调查(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小组合作(不超过3人),组内必须选择不同的研究问题,但大家的RQ不同,各自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实验数据也会不同,所以允许组内互相借鉴实验方法。
IA论文字数上限为3000词,官方也提供了更清晰的结构框架。评估标准方面,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结论和评估的权重相等,这也意味着现在的化学IA更加强调总结和评估技能了(50%的分数都分配给了结论和评估部分)。
IB化学暑期衔接/预学MYP阶段的科学课是没有固定教材和评估考核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混合在一起,以经典实验作为导入,向具体学科的知识点延申。
而IGCSE阶段,虽然有具体化学课程、教材和考试大纲,但非常缺少实际操作、规范步骤的机会,而且知识点难度不深。
所以,无论是MYP还是IG学生,想要跟上IBDP化学的节奏,都需要在暑期做好课程衔接和预学工作,包括:知识体系和专业术语/化学式梳理、高难度知识点的衔接、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规范、处理数据与撰写实验报告的练习等等。
MYP衔接IBDP
MYP重视锻炼科学思维、实验技能等综合性的能力。只要MYP阶段的基础不差,那么暑期一般都是可以轻松做好IB化学衔接的!
MYP学生暑期衔接预学需要重点把握:
①梳理和延申部分化学知识点,避免与高年级难度高的部分“脱节”;
②锻炼“设计实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科学技能,为高年级大大小小的essay做准备。
SL/HL高频考点汇总
HL课程:原子符号、电子排列、氢光谱、元素周期表趋势、过渡金属、路易斯图、离子键、杂交、邦焓、赫斯定律、自发性、反应顺序 、勒夏特列原理、阿伦尼乌斯常数、电解、路易斯酸/碱强度、pH值、pOH、pKw、命名法、烯烃、酒精反应、图形分析、X 射线晶体学、经验公式,摩尔概念计算、能级图、电离能、第3期氧化物、路易斯图、形状、计算焓变、吉布自由能、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分布曲线、均衡定律表达式、Ka和Kb的计算、伏打电池、官能团机制、不饱和度指数法、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SL课程:摩尔体积、发射光谱、电离能、元素周期表中的趋势,第3周期氧化物、共振杂化物、共价键、离子键、赫斯定律、邦德焓、碰撞理论 、平衡常数 、酸沉积 、氧化还原反应、命名法、炔烃、酒精反应、不确定性和错误 、反应质量、限制反应物、气体定律、平衡方程、能级图 、路易斯图和形状、计算焓变、麦克斯韦-玻尔兹曼能量分布曲线、勒夏特列定律的应用、强弱酸碱、活动性顺序、官能团反应、氢亏缺指数法。
IG衔接IBDP
IG有很多基础知识点与IB重合,所以继续在这个基础上去延申即可,一定要注重原理理解、理论推导、实验设计和现实应⽤。
IG学生暑期衔接预学需要重点把握:
①重点强化IB部分会延申和加深难度的知识点;
②预习IB化学独有的新知识点与⾼阶计算;
③同样需要锻炼“设计实验→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科学技能;
④注重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的规范性。
IB化学重难点预学强化!发布于:上海市金港赢配资-配资公司行情-正规杠杆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